Skip to main content

古神话残本

卷一 天地创生之初

一 世界的诞生

最初没有世界,也没有天地。一切都是朦胧未分的混沌。混沌虚空未名又内蕴万有,广及无穷又细逾尘芥,亘古永久又须臾一瞬。混沌之中忽然有光,这光化作巨人盘古,劈开一方混沌,世界就这样诞生了。混沌既分,清气上浮为天,浊气下沉为地,剩余的氤氲充斥其间。天无穷广大,地也无穷广大,向上下、向四方都并没有尽头。这时的天有三十三层,地被无边的海洋覆盖,天地之间迷迷蒙蒙,昏昏暗暗,平坦死寂,全无生机。这就是世界初开的样子。

二 日月和昼夜

巨人盘古见混沌已开,天地已成,就变回了光。这是世间最初的光。这光无比强烈,可以照亮整个世界,不留一丝黑暗。太过明亮的光,很快就承受不住自身,崩裂开来,分成两部分,一边仍然闪耀明亮,一边只有淡薄微光。这就是太阳星和太阴星。两颗主星在天上相绕旋转,世上从此有了昼夜之分。

三 云和大地

昼夜的轮转使白天炎热,夜晚寒冷。海洋变成水汽浮上天空,化作了云,大地就展露出来;云又凝成雨落回地面,重新将大地覆盖。这就是最初的天气。这样循环了成千上万次,平整的大地逐渐有了起伏,一些云再也没有回到地面,于是海洋不再能覆盖整个大地。这样,地上有了高山和峡谷,有了河流和湖泊。大地的中心起伏最大,四周逐渐平缓,所以海洋都流向了四方。这就是四海。大地最初隆起的群山中,有一座格外高耸的,叫做不周山。它在大地的中心,高不见顶,似乎直插入天,因此也叫它天柱。

四 生命的诞生

世界诞生以来过了很久,始终没有任何生机。有了昼夜,有了天气,有了山川,环境非常适宜了,于是天地间的一些氤氲凝聚起来,生出了一棵微小的草。这是世界上最初的植物。草越长越多,灰白的大地很快变成一片绿色。这样,天地间有了旺盛的生气,不久诞生了最初的动物。最初的动物看起来是一团肉,它没有腿却能行走,没有眼却能视物,割下它一块随即就恢复,是第一个有灵的生物。它没有名字,后人叫它做元灵。

五 太古众兽

元灵以后,有灵的动物不断诞生。它们的形态各不相同,互相交合,后代又和它们各不相同,很快就数量繁多,千奇百怪。这就是太古的众兽。众兽使得生气繁杂混乱,于是植物也有了不同的草,有了花和树,逐渐纷繁多姿。其中有三棵树,叫做梧桐、扶桑和建木,它们格外高大,并有三种雄伟的兽栖居其上,是三棵神树。初时的众兽神智未开,总是相互厮斗。

卷二 诸神的时代

一 诸神的诞生

太古的众兽不断繁衍,一代比一代更加完满,终于有兽达到了生物的顶点。这个兽就是世界上的第一位神,是诸神的始祖。神与世界同在,只要世界不灭,神就永恒不动。不久,天上的三缕氤氲也得到生命,成为了神。它们是三尊大神,名叫太上、元始、通天。此后又有诸多成神的兽,它们就是第一批诸神。成神的兽开悟了神智,不再懵懂无知。有三个庞大的兽虽已成神,也并不舍弃肉身,因此被叫做神兽。它们的名字是天敖、北冥、玄鸾。第二批诸神不出身于兽,而是世界的现象和道理升华为神,譬如火的神、水的神、风的神。这些神也叫做自然神。所有诸神都尊第一位神为神祖。

二 诸神大战

[残缺]

三 天道

天道和巨人盘古一同诞生,记载着世界的规律和历史,是至高的本源。它位于世界的内面,不可干涉,连诸神也无法触及。天道是世上的一切真理,然而玄之又玄,并非寻常生物能够理解。在诸神大战中,神祖曾因[残缺]而接触了天道,是唯一真正到达天道的生物。此后神祖便不再是神,而是界限以上的超越者。神祖编纂了天书和地书,分别记述天的一切和地的一切,是天道所蕴真理的一角。太阴星在诸神大战中被击碎,散作诸天星辰,中核为月。

四 灵气的衰退

原始的氤氲逐渐分解,天地间的灵气日益衰退。众兽已不再能维持庞大的身体,巨大的古兽不断凋亡,新兽逐代变得小巧精细,只有灵性不断增强。诸神也渐难以在世上行走,高居于天顶。已变得很小的众兽中,诞生了最后一只成神的兽,自他以后再也没有新的神了。 最后之神所属的族群,是最为适应新环境的一种兽,是第一种未成神而得以开悟神智的兽。这种兽的名称是人。

卷三 人的文明

一 人的蛮荒时代

[《最终实验启动报告》摘录] …太古众兽都是独居性的,人是第一种群居的兽。因为体型小巧、力量低下,但智慧突出,人很快产生了社会性,构成了众兽所未曾有过的复杂群体。在低灵力的新环境下,人的生存形式效果很好。 …大量的人聚集在一起,分工合作维持群体运转,以满足每个人的生存需要。这需要频繁的进行交流,人因此发展出了语言。在人之前,无论兽还是神都并不用语言沟通,因此人的第一种语言就是世界的第一种语言,这种最古老的语言一般称作太古语,其口语现在已不可考,仅有少数文字流传下来,也已经无法解译。这时的人全部说同样的话,做同样的事,有同样的目标。 …接连产生了职业、信仰、阶级等概念,随着迁移扩散,居住相隔较远的部分之间又产生了习俗、方言的差异,最初的单一群体由此分裂成多个部落。一般认为,这一时期正是人的文明的开端。 …虽然形式有差异,但大部分部落都尊最后之神为人祖,以人祖崇拜为主要信仰,仅有极少部落信仰其它诸神。 …以部落为单位,人开始因各种理由互相争斗,于是战争、外交,甚至最原始的政治都开始出现。部落间来回吞并,时而合作,形成了数个大部落联盟,最后回归单一。此时的群体已经不同于部落以前的群体,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复杂度,足以被称为国家。这就是最古老的国家,它的真实名称已失传,现在通称太古帝国。 …同一时期,神祖编纂了记述人的一切的人书,所谓三书至此才全部问世。这个时代正是人最初的蛮荒时代。

二 最古之国

蛮荒之时,五大部族连年争战不休,血流遍地。祖神不忍见人子如此,亲临大地调停纷争,于是五大部族叩首拜服。祖神率诸部族行到大河之边,使他们不再区分彼此,回归同一,建起最古之国,奠成万世基业。

三 王朝的更迭和文明的发展

[《最终实验启动报告》摘录] 太古的第一个国家灭亡后,人迎来了第二王朝[残缺] [残缺] [残缺] …这个事件标志着,人的文明经过数十万年,终于在我第二千五百零一世代达到了发展的顶点。如今,理论上无穷大的天空和大地被我们彻底探索解析,量产工业造物的性能早已远超诸神,文化、艺术、社会形态,均达到了过去可想象的最高层次,任何资源永无匮乏之虞,所有个体都实现了永生。 …继掌握数学规律、时空规律、位相规律和超构造体理念后,现在连天道都被驯化成了可以随时调取的数据库。人的文明几乎已到了没有发展余地的程度。 …次实验后,此前一直无法解析的最后一条基本规律,即因果律就将被彻底掌握,由此全种族彻底的升华和超越近在眼前。全人[残缺]

四 禁忌的规律

[《最终实验事故报告》摘录] …是彻底的失败。现在想来,这不能算是意外事故,而是必然的结果。妄想掌握因果律从根本上就是错的,我们一直将它和其它基本规律并列,但那不一样,那是我们不该染指的领域。然而在实验进行以前,谁能相信因果律居然[残缺] …之后,观测到天道对规律设置进行了变更,因果律,以及与其相关的时空等数个基本规律成为了绝对禁忌规律,对其的探究有了极大的限制。这样,后世将不会再有机会接触这些东西了——如果我们还能有后世的话。 …实验结果是颠覆性的,过去的多个假说都已预测了因果律破缺的情况,但没有一个想到因果律破缺的真正后果居然会是[残缺]已经尽全力修复了崩坏,至少链条断裂这一最恐怖的后果已避免了,终末之光虽然无法逃离,但也被干扰得非常不完整了。 [残缺]我将不会走入恒久的暗夜,只望安然度过漫长的黄昏。

第四卷 黄昏

一 终末预言

[《启示录》摘录] [2:9] 我是首先的,我是末后的。你要把所看见的,和现在的事,并将来必成的事,都写出来。 [2:10] 念这书上预言的,和那些听见又遵守其中所记载的,都是有福的。因为日期近了。 [2:11] 凡有耳的,就应当听。 [13:5] 天上现出大异象来。有十色的光,闪电的声音发出。 [13:6] 我看见十二颗血月落在地上,便化作十二的敌。那是大灾的先导。 [13:10] 第三月的颜色是深蓝,有那虚妄的权柄与他。 [13:11] 第四月的颜色是绿,有那无明的权柄与他。 [14:3] 天上的星辰坠落于地,如同树被大风摇动,落下未熟的果子一样。 [14:4] 天就挪移,好像书卷被卷起来。山岭海岛都被挪移离开本位。 [14:5] 因为他们忿怒的大日到了,谁能站得住呢? [14:8] 我又听见,在天上,地上,地底下,沧海里,和天地间一切所有被造之物,皆在哀叫。 [16:11] 第一的敌行走,就有雹子与火搀着血丢在地上。地的三分之一被烧了,一切的青草也被烧了。 [16:14] 第四的敌行走,就有烧着的大星,落在众水的泉源上。一切的海变成死水,海中的活物皆死灭。河川的水变成毒。 [16:16] 第六的敌行走,太阳和星辰都被击打,天上总是黄昏,不见了白昼和黑夜。 [16:17] 我又看见一个鹰飞在空中,并听见它大声说,那其余的敌将要行走,你们住在地上的民,祸哉,祸哉,祸哉。 [19:6] 此后我看见众天的神下来,站在地的四方,叫那敌的权柄不能伤害诸活物。 [19:18] 那从无边外处来到的敌,必与他们交战,并且得胜,把他们杀了。 [20:3] 地上又有受印记的兽。凡有聪明的,可以算计兽的数目,因为这是人的数目。它的数目是七十二。 [20:12] 那人又举起终的剑,众敌便伏在地上死了。地上就永远有十二颗血月。 [21:5]有白色的月现在天上,曳着天穹的三分之一落在地上。那月就是第十三的敌,是最后的大灾。 [24:15] 我观看世界,见是败坏了。死水要泛滥在地上,毁灭天下。凡地上有血肉,有气息的活物,无一不死。地也和他们一并毁灭。 [24:17] 我却要与你立约。你要造一只方舟,分一间一间的造。方舟要分上,中,下三层。 [24:18] 兽各从其类,人各从其类。凡有血肉的活物,每样两个,你要带进方舟,好在你那里保全生命。 [24:19] 你要拿各样食物积蓄起来,好作你和它们的食物。 [25:7] 过了二百昼夜,天上和地上的一切都死灭了。开了方舟的窗户,只见到空虚黑暗。 [25:8] 天地都不再有。一切活物都不再能出方舟,便在里面生息。 [25:9] 方舟里的一切都是好的。生灵在那地上生息,并无苦痛。那地便是应许之地。

二 侵蚀先导

世界有命定终焉之时,与创世机构相对,亦有灭世机构使应当终结的世界归于混沌,这本是自然之理。然而此世远未至终焉之时,灭世机构却以因果律破缺的大灾害提前启动。 创世之光一瞬开辟世界,灭世之光便同样一瞬抹去世界。但过早降临的灭世机构已被人力干扰而不完全,仅能降下十二座血之月,以此缓慢侵蚀世界。血之月名作侵蚀先导,落于地面则化作十二尊顶天立地的魔神,破灭万物。 既非无可当之的绝对毁灭,而是有形有质的至强大敌,那就并非一定无法反抗。于是诸神、众兽、全人并力,讨伐魔神的血月战争由此开始。

三 永续黄昏

尽管残缺,自灭世之力而出的魔神本非生灵所能匹敌。十二尊魔神行走于世,所过之处生机尽灭,大地变作五狱绝境,海洋变作炼炎死海,天地空间歪曲不正。 诸神率先与魔神相战,称为神魔之战。其间,神人并力设下诸多结界阵法拦阻魔神步伐,又建庇护所保存人、兽。神祖上通天道,改篡三书以相助战。此战绵延千年,然而凭神之力终不足以胜。诸神本来与世界同在,不死不灭,现今世界本身却遭侵蚀毁灭,以致诸神渐次殒落,终于仅剩神祖一尊。 此一战中,魔神斩破太阳星,原初之光流溢黯淡,天色自此永为黄昏。

四 终末兵装

诸神已殒,众兽衰微,讨伐魔神大任全在人身。人以十万年文明之真髓,终于造出绝世神兵以讨伐魔神。此兵形态已不可考,只知其名为终末兵装。神兵初发动便一击灭杀魔神,人乘此威势,短短数月内全歼十二魔神,仅余下血月植根地上。 见此情势,生灵只觉或可避去灭世之灾,无不振奋。然而初时干扰灭世机构毕竟有限,时日推移,灭世之光已渐趋完整。终于,第十三座苍白血月降下,化作白色魔神,威势远胜其余魔神,十二血月亦由此重化魔神。十三尊魔神不再行走,原地结阵凝力,以唤出灭世之光。至此末日已无可避免。

五 渡世方舟

因为链条未断,灭世之光的影响不会超过正常的世界终结,此后再经混沌,仍会有新世界诞生。生灵已接受命运,静待末日。只文明未臻至终极,未得出答案,总是心有不甘,于是决定保存文明之种,送往新世界。 其时世界已濒临破碎,所剩无多,人将残余世界的九成以上切取下来,并将被污染的天、地与仍然完好的环境相隔开,以无穷域包裹,制成亚世界,称为方舟。历史、文化、知识、技术等文明所能留下的遗物,尽数埋藏在方舟中。当时血月战争已逾千年,诸多传承损毁散失,因此这些遗物也都残缺零落。尚且幸存的人之形、兽之形,以及已殒诸神的位格,都以种源记录在方舟中。 人探知并连通一层特异相位,可以不受灭世之光波及,留存至新世界。此相位无时空,生灵绝不能入内,死物也必需转作某一虚态录入。于是做足准备,将方舟送入其中,生灵便留在余下不足一成的残破世界上,再无牵挂。 灭世之光终于降临,世界重归于无。无尽混沌中,创世之光再临,新世界就此诞生。此后再亿万年,环境适宜之时,方舟便会自异相位脱离,于新世界重发生机。